股市風華



       回顧台灣證券市場80年代中期,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,國民所得增加與日益普及的投資風氣。
        民國74年證交所推動電腦輔助撮合交易、民國77年主管機關開放券商成立,上市公司及證券商家數與日俱增,也因此而達成「臺灣錢淹腳目,臺灣股票淹肚臍」的俗諺!








        實體股票發行時期,當時採現券交割,發行公司召開股東會或分派股息股利時,往往造成股務機構大排長龍。不論對投資人和證商...都造成極大的負擔,為此所耗費的社會成本更是難以計算。
        為提升證券市場交割效率及國際接軌,民國78年成立集中保管公司,大幅降低證券市場參與者成本及風險。